生活中,经常在电线杆、广告牌还有网页边角会看到“出售银行卡、电话卡即可赚几百块甚至几千块”这样的信息。当看到这样的信息,是不是感觉简直天上掉馅饼?其实这很有可能是不法分子给你设下的圈套。
电话号码实名制、银行卡实名制、用工实名制……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地方需要实名制,但为什么我们还会接到诈骗电话和诈骗信息呢?其实,很多不法分子在利用收购他人的身份,办理的银行卡和电话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涉及洗黑钱、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被收购的银行卡到底有什么用?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为大家做了以下总结:
1. 为诈骗等犯罪活动撑开“保护伞”
在电信诈骗犯罪中,犯罪分子会让受害者将钱打进“幽灵卡”内,即使警方追查到此账户,由于是购买的银行卡,将无法核实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
2. 为洗钱等犯罪行为做“粉饰”
此类犯罪中,犯罪分子会先把资金存入购买的银行卡内,再通过虚构交易的方式套取现金,实现资金的转移。通过一系列的转移将非法资金“合法化”。
3. 为逃税行为贴上“护身符”
部分企业收购银行卡,通过转移存款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马上消费提醒广大消费者,银行卡一旦被收购很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从事违法活动。部分出借、出租、售卖个人银行卡的人员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生活上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2019年12月16日,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文《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对买卖银行卡或账户的个人实施惩戒的通知》(银发〔2019〕304号),联手惩戒贩卖个人银行卡和企业对公账户行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也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出售贩卖银行卡及对公账户行为,为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便利,助推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斩断黑灰产链条,需要每一位公民的支持。马上消费温馨提示,做好以下几点,切勿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1. 广大持卡人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好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银行账户等信息;
2. 对于废弃不用的手机卡、银行卡和对公账户,及时办理销户;
3. 发现买卖手机卡、银行卡和对公账户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拨打110向公安机关举报。(内容来自 搜狐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