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评 >

【快播报】读书真的能塑造人格吗?

2023-04-13 16:57:43 来源:铁剑帮帮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读书很多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气质变了,而读书很少甚至不读书的人却认为读书对人格的形成没有什么帮助。那么,读书真的能塑造人格吗?

当然能,但存在一定的限度。读书的人并不能完全记住书中的内容,即便记性好的人也只能记住一个大概,而记性不好的人读过一两本书,很快就忘掉了。甚至把书合上之后,就忘掉了刚才读过的内容,还怎么说书本对人的影响呢?不过,有种“开卷有益”的理论,认为只要是读书就是有益的,目的在于劝人读书。可是,书本有好有坏,人们认识程度不一样,很可能存在着认知偏差,也很可能被一些人误解误读,于是就有了读书效果的差异。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开卷有益”,而是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做到“开卷有益”。至于读了坏书而学坏的人,就算是“开卷有害”了。

这种理论认为,不管是读了好书还是读了坏书都会对人产生影响,也会塑造人的性格。但是,读书并非有如此大的效果,很多读书人读过几本书,过一些时日就忘却了,甚至一点都想不起来了,怎么能说读书塑造人格呢?虽然古代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说法,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也仅限于读好书,读考试用书,长期读书,才会产生良性的影响。要是读了考试用书,没考上,反而失掉了自尊,就算是有害了。古代很多书生寒窗苦读,科举之后,没有考中,忧愤难当,不敢回家,在外地漂泊度日,还有的竟然去自杀,草草结束生命,那么他们的读书反而成了有害的举动。

或许,他们功利心太强了,一旦实现不了读书的愿望,就会转而埋怨自己,却看不到制度的腐朽,也看不到形势的多变,而是要一条道跑到黑,甚至要自绝于人间。如此来看,读书还是不要抱什么太大的功利目,以免因实现不了而伤了自尊。为了求取功名而读书,本身就带着极强的功利目的,并不容易实现。而这种长期读书的结果,就是书生们都通读和背诵“四书五经”,浸淫被改造了的儒家文化,被塑造了人格。当然,要是泛泛而读,就不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有心理学理论认为,读书的人会接受书中的思想,鉴别之后可以吸收,也可以抵触,不吸收,但多多少少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很明确地表露在外面的,像计算机存储信息一样,很多信息都被存储起来,等到用的时候随时调用,不用的时候,就相当于没有。人类的大脑存储了书中的知识信息,只是在没用到的时候,回忆不起来,甚至完全“忘掉”了。当用到的时候,大脑存储的书本知识信息会被调用出来,发挥作用。当然,这种发挥作用并非完全发挥作用,而是部分发挥作用,至于有多少发挥了作用,就看人能调用多少信息出来了。记忆力好的能调用整本书的大概知识信息,记忆力不好的只能回忆一鳞半爪,甚至一点都回忆不起来。其实,他们的大脑里有书本的信息,只不过隐藏得比较深,甚至被别的记忆覆盖,也就不好提取了。也就是说,这种理论认为,人读书肯定会受到影响,只不过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明显,人们才觉察不出来,其实意识和思维已经接受了书本信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读少量的书就要塑造人格,还是有些困难的。

读书需要长期坚持,刚开始的时候要由浅入深,逐渐过渡到专业图书,长期浸淫其中,还要写评论,写心得体会,甚至要写论文论述一下,才能获得较为深刻的印象。只是读书而不动笔,似乎并不能产生很深刻影响。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似乎有很大的道理。即便带了很明显的功利目的,为了写文章发表而读书,也不一定能产生完全的影响,需要长期阅读,读过了一定的量,还能说出心得体会,和别人交流,就算是有所影响了。当然,还要继续阅读,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而不是浅尝辄止,读一两本书就不读了。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增长知识和才干并提高鉴赏力的过程。读书多的人会受到书的影响,养成书卷气,书生气。而读书不多的人并不会受到书本的影响,只是停留在学校读书期间的水平,也就显得浅薄无聊了。

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读几十本书,很多大公司的董事长也在读书,伟人一生都在读书,并非只是为了增长知识,而是和书的作者做精神上的交流,还具备完全的主动性,毕竟读者思维是自由的,而书是死的。要是长期坚持读好书,就会塑造好的人格,而长期不读书,只是偶尔读一下,似乎受到的影响比较小,不能塑造人格了,至于不读书的人,就更别提了。

读好书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但要长期读书,还要写作,写出独特感受,与人交流,也就能影响到其他人了。

责任编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