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浙江上半年
学历提升报名公告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各省市基础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高等教育及就业的相关问题。为提升全社会人群职场竞争力,满足其提升学历的需求,加快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步伐,全力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各市县现面向应往届毕业生、基层人员、在职人员开通一次快速提升学历报名通道,不限学历不限户籍,免试入学,考过即可拿证,文凭国家官网可查。具体安排如下:
直升本科快速预约通道 识别二维码添加招生老师报名时间:5月10日10:00至5月13日22:00 主考院校:所在地985/211名校、双一流大学、重点大学等(入学资格限时申请中)专业设置(本次浙江开设多个专业):教育类:学前教育、教育学等专业文史类: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经管类:会计、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医学类:护理学等专业 经济类:金融等专业学历提升招生简章01单位概况主办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考籍管理:省(区)级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教育形式:高等教育本、专科学历教育学历查询:国家认可,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可查 学习形式:网络学习、不限地点02报名须知1.报名条件:凡在本地区居住或工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本区高等教育学历考试。2.报名方式:(一)现场报名:(暂不开放)(二)网上报名:填写报名登记表通过资格审核,由老师线上指导或代理完善报名手续(网上报名) 3.报名材料(以下资料由微信发送):A:身份证正反扫描件、最高学历毕业证或者学生证扫描件 B:一寸蓝底电子版照片(384*512规格,jpg格式) C:填写新生报名登记表*报考人员须按照本人毕业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显示的专业名称、个人情况填写报名信息,如信息不一致或故意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03报名院校及专业设置表由于报考计划具有实时性,部分专业、院校已报满,最新院校专业招生计划请联系招生老师获取。本批报名时间截至5月13日22:00,各专业名额招满则提前截止!①专本连读(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均可报名)②高升专(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中等职业学校和社会工作人员均可报名)③专升本(在校专科生或者已经取得专科及以上文凭的学生均可报名) ④第二学位(在校本科生或已经取得本科及以上文凭的应届生和社会工作人员均可报名) 热门专业名额少,名额报满即止 识别二维码添加招生老师04文凭优势1.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2.学生毕业后可报考国家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编制、出国留学、报考国家统招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晋升加薪等。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继普通高等本科毕业证后含金量较高的,获得文凭后,学信网终身可查。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即可颁发国家教育部统一印制、验印、电子注册属国民教育系列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可申请学士学位。05学习形式课程主要利用电脑及手机,在线学习,沉浸式教学、学习内容丰富全面,采用讲、练、测多维结合等学习方式,还原真实上课场景。1.沉浸式授课+全方位学习内容详细讲解。2.自主学完课程后,将有大量笔试模拟题、笔记、考试题库等,帮助考生快速熟记提分,便捷学习。06学习优势1.报名通过率较高,可跨专业报读,入学资格限时申请;2.本次报名部分专业不考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选考课程可互免英语(二);3.免在校集中学习,只需参加业余学习,工学矛盾小,轻松毕业;4.采取分课程考试、学分累积的办法,不受学期、学年制的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决定考试的课程,依据专业计划安排自己的考试;5.对个人来讲,是投入费用较少的提升学历途径;6.学时短毕业快,公共课、专业课一年分别开考两次,考过即可拿证。07证书发放高等学历教育高升专、专升本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个人学习、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以提升考生综合能力为宗旨,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储备提供保障。毕业时由相应专业主考院校和主考委联合颁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国家正规学历,国际认可,享受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待遇。毕业证书经由电子注册,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http://www.chsi.com.cn)官网查询。识别下方二维码立刻咨询报名错过本次报名延迟一年毕业 温馨提示1.为避免报考时网络拥堵,现对本次报名考生优先注册报考,可根据考生意愿优先就近选择考试地点;2.报名时应仔细阅读报名相关事项,提交的报名材料信息须真实、准确、有效。对提供信息不实且影响报名审核的,一经发现,即取消报名资格;3.新生报名务必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过截止时间,视为自动放弃; 4.因报考计划具有实时性,部分专业、院校已停招。专业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具体以招生简章为准,考试相关政策以国家相关部门最终文件规定为准;5.温馨建议各位考生提前和招生老师沟通,详细了解报考条件及提交报名资料等流程,以免延误考试,耽误正常毕业。本文为广告,不代表本号观点。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涉及钱款交易,请谨慎选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