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参禅悟道天人合一, 弘德扬善心如止水
禅,是中国的。佛,是外国的。中国上古时期就有禅让制,禅,是一个人单独向神请示、沟通的过程,其核心价值观是“让”,凡事想开点,让人三分又何妨?最高境界是把江山社稷拱手让别人来负责,自己躲起来,去修身养性。佛,是尼泊尔、印度的宗教。印度原来有近1600种宗教,佛教是其中一种。释迦牟尼被尊为佛。意为:一生一世不结婚、独身修练的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想到单身主义。为什么?因为菩提树不开花,但结出菩提子。释迦牟尼受这个启发,准确的说,是说受这个误导,认为,人也不要开花、不要结果,会对自己、对社会更好。其实,不结婚的人,会不长寿,这是对自己不好;不结婚,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没有后代,社会不能发展、国家不得传承,这是对社会不好。中国的禅——禅让,从尧舜禹就开始了,到禹就结束了。但禅,却在道家中间,世代相传。达摩刚到中国学习时,南梁就有傅大士、璨大士、宝志大士(即志公,道家称为济公)。这三个人,都是道家禅门修行人,被梁武帝称为国师三大士。达摩来到中国后,先后拜访了这三个高人,这三个高人都不搭理他。梁武帝听了宝志、傅大士的意见,追杀达摩,才有“达摩一苇渡江”的故事——实际上是情急之下、抱着一捆芦苇借助浮力,逃过江来,寻找璨大士——璨大士接待了达摩。所以,后来佛教禅宗把璨大士尊为佛教禅宗三祖。但实际上,禅,是中国本土的,属于道家。佛教徒盗用“禅”之后,又盗用中国道家的“慈”、中国法家的“法”,中国儒家的“师”,在中国境内传播,让后来的中国人分辨不清,制造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成为一个“四不像”、杂乱无章的宗教。
中国的国教是道教,中国文化的根抵在道教,中国最优秀的文化是道教。世界上认可的中国哲学家,是老子。
禅的最高境界---心如止水 古人尤其是名人,向来盛行谈禅论道!因为,禅可以净化人之心灵,可以感悟人生之真谛!而谈禅的最境界就是-----心如止水 心如止水,简言之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定力达到极高的境界,可以物我两忘,波澜不惊!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住的地方与著名的金山寺只有一江之隔,金山寺主持是位得道高僧---佛印禅师,苏东坡经常与禅师谈禅论道,时间久了,俩人交往十分密切,感情也很深厚,可谓同道知已! 苏东坡才高气傲,自以为参禅有得,他撰写了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诗中的八风是指人生中的毁誉讥讽等八种情景,他得意地派书童过江送与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便回信一封。 苏东坡看完禅师的信后便十分气愤,他满以为禅师会给予很高的评价,但是万万没想到禅师的回信竞是带有悔辱性的“放屁”二字。 苏东坡乃当时大才巨子,哪里受得了这轻慢与羞辱?苏东坡带着一腔怒火,立刻上山去找禅师理论。可那佛印禅师便笑道站在寺门口相迎。 苏东坡便上前质问禅师为何羞辱我?禅师依然笑着看着苏东坡,良久以后,便讲到:“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过江了呢?” 良久后,苏东坡才顿然醒悟!羞得无地自容,是啊,自己不是感觉已经能够心如止水了吗?怎么禅师一个小小的测试就经不住了呢?简直是夜郎自大呀!唉! 心如止水,就是要告诫人们,在荣誉面前、在诋毁面前、在苦乐面前、在贫贱面前、在失落面前、在曲折面前、在痛恨面前、在名利面前……都要“宠辱不惊”与心如枯井!!
携手顶端共赢未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