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一边带孙一边伺候公婆,月入5000后,全家人求我回去
杨大姐和丈夫赵贺结婚快三十年了,这三十年来杨大姐是又当媳妇又当儿子,只因为赵贺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有春节会回家一趟,公婆都得靠杨大姐照顾。
不仅如此,杨大姐还要下地干活,喂猪喂鸭,照顾两个孩子,公婆年纪大了,说家里的事他们已经做不了,便一股脑推给了杨大姐。
(资料图)
现如今两个孩子大了不用照顾,但是又添了孙子丢给杨大姐带,她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杨大姐心里郁闷,每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唉声叹气,又要开始一天的苦力。
她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自己迟早会受不了,于是就向公婆说自己想出去打工,也不去其他地方,就去找赵贺。
赵贺这么多年一直在外边,杨大姐一直怕他在外面乱来,以前不去是因为孩子还小,现在孩子都大了,正好自己可以过去盯着他,也不用继续在老家干农活伺候人。
但这个要求被公婆严厉拒绝了,他们觉得杨大姐就是自私,不想照顾他们老两口,也不愿意为这个家做贡献,一心想着去大城市享福。
杨大姐心里叫冤,她都为这个家奉献几十年了,还被公婆这样诬陷,于是一气之下就回了娘家。
正巧这段时间杨大姐的妹妹杨芬从城里回来探亲,姐妹俩多年不见,很是亲热。
杨大姐是恨不得把这些年在婆家受的委屈一股脑倒出来,越说越觉得自己真是憋屈,尤其是和嫁到城里的妹妹杨芬一比,那就是人比人气死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杨芬得知姐姐的艰难处境之后,便开始出主意,“姐,你现在什么都靠他们家,自然是得听他们的话,等你经济独立了那可就不一样了。”
杨大姐听了这话觉得很有道理,但她又不知道该怎样做才能经济独立。
“我们家在城里开了个饭馆,规模不大,每个月能够赚点小钱,姐你可以去我那儿上班呀,实在不行,也可以找个工厂做工,我记得你做衣服做得挺好的。”
杨芬的话给了杨大姐启发,但她还是有点犹豫。
杨芬又继续说:“姐你现在都50岁了,怎么还活的这么不清醒,你那公婆明显就是把你当免费保姆,你那丈夫就不用说了,这么多年对你不闻不问,你难道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你还有几个三十年?到时候肯定得活活累死,现在村里的土地都可以承包给合作社了,讲究科学种植,谁还像你一样自己苦哈哈地种地。”
杨大姐被妹妹说服了,第二天就回了婆家,准备收拾行李去城里打工。
不出意料,公婆看她铁了心要走根本拦不住,只能给儿子打电话,让他帮忙劝劝杨大姐。
赵贺在电话里将杨大姐劈头盖脸一顿狠骂,说她不安好心,这么多年如果不是自己家养着她她早就饿死了,竟然还不知道感恩,现在一大把年纪还要出去打工。
说到最后,赵贺还问她是不是想去城里找男人,杨大姐气的把电话往屋内一摔,头也不回地走了。
杨大姐愿意吃苦,又有手艺,很快就找了一个服装厂开始上班,待遇包吃包住,一个月工资5000块钱,虽然每天要上班12个小时,但这比起在家干的活根本不算什么。
在这段时间里,既没有公婆在身边唠叨嫌弃自己,也没有孙子在耳边哭闹,只需要每天从宿舍起来去厂房里做工,杨大姐觉得自己的内心特别平静。
杨大姐唯一后悔的就是这几十年来没有早点下定决心出来打工,而是大半辈子都在那个村里受气受苦,还捞不着一句好话。
就这样过了半年,赵贺、公婆、甚至她的孩子都还不死心,时不时就给杨大姐打电话。
“你一个女人不回家伺候公婆,整天在外面吃住这像话吗?家里的事你不做难道让我做?”
“你嫁进我们家就得听我们的话,你照顾我们老两口是你做媳妇应该尽的孝道!”
“妈,你一声招呼不打就出门是不是太过分了,你的孙子你不带谁带啊,我可没时间带。”
杨大姐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她的丈夫、公婆都是一副要逼她回去给他们继续当牛做马的态度,连她的孩子都不体谅她。
家人冷漠的态度刺痛着杨大姐的心,她感到非常失望,慢慢地挂了电话。
现在的杨大姐十分迷茫,当所有人都在反对她的时候,她不禁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
一些工友看出了杨大姐的不对劲,一起吃饭的时候就问她怎么回事,怎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我家里人都反对我出来工作,想让我回家里去带孩子伺候公婆。”杨大姐一脸无奈地说,把自己的糟心事告诉了工友。
工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都是女人,年纪也差不多,她们对杨大姐的遭遇都很是同情。
“我觉得不行,你一个人干这么多活儿不如在这儿打工呢。”
“就是,打工至少还有钱拿,你回家伺候他们,不仅没钱还落不着好。”
“你可千万别回去,这种事我清楚,我可是过来人....”
在工友的热心开解之下,杨大姐也慢慢想通了,她就是不想再回到那个小房子里没日没夜的干活。
杨大姐觉得自己辛苦把孩子拉扯大,他们现在还是不会念着自己的好,就会一个劲儿地催自己回去带孙子,也不管自己累不累,可见他们心里也没把自己当母亲。
丈夫赵贺,赵贺平时打电话回家都不会和杨大姐说话,两人早已没了什么感情。
既然如此,杨大姐觉得还不如自己多赚点钱存起来,老了以后也能有个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