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每年6-10月高发,这种病死亡率极高!医生紧急提醒……

2023-07-05 20:58:16 来源:清远日报网

进入7月,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即将到来。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的阶段。面对“热气腾腾”的天气,热射病不得不防。


(相关资料图)

何为热射病?发生热射病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呢?听听清远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蔡卫东怎么说。

中暑中最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中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

蔡卫东介绍,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仅表现为体温稍升高、头晕、头痛、口渴、多汗、面色潮红等,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松开衣服,用湿凉的毛巾冷敷头部、腋窝及腹股沟的部位,及时补充水分,症状会缓解。

重度中暑发生时,由于身体脱水过多,体内电解质失衡,患者会出现极度口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体温迅速升高、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昏迷等症状。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产热远远大于人体散热能力,身体调节功能失衡,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

蔡卫东介绍,环境温度35℃时,体温调节机制开始报警,人体会通过出汗等散热方式进行“自我冷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器官参与散热,39℃汗腺濒临衰竭,当气温达到40℃时,人的大脑将会顾此失彼,以致出现头晕眼花、站立不稳、甚至昏迷等现象。41℃则是严重危及生命的高温,此时,人体排汗、呼吸、血液循环等一切能参与降温的器官,在开足马力后已经处于强弩之末的状态。

热射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体质、长时间室外高温作业、防暑措施不当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导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是一种致命性急症。

“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是体温升高,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甚至超出体温计可以测量的极限,在持续保持高热的体温状态下,病人随时会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热射病是一个非常凶险的疾病。”蔡卫东说。

每年6-10月高发,多见于露天作业人群

“中暑的病人每年都有,但是很多人对中暑知识仍不够了解。”蔡卫东介绍。每年的6-10月是重症中暑的高发时节,该院平均每周接诊3-4名中暑患者。在夏日高温时,老年体弱者、儿童、肥胖人群、大量饮酒者、过于劳累的人群以及长时间在高温下室外作业的人群等更容易出现中暑情况,甚至出现热射病。“尤其是建筑工人比较常见,其次,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户外作业的人群也偶有发生。”

蔡卫东建议,市民预防中暑参考一下几点小技巧:

1.外出时,可穿一些透气、排汗、散热功能好的面料的衣服。

2.尽量避开中午在外出行,外出时可携带遮阳伞、遮阳帽等。

3.除了多饮水,还可多吃一些含水多的蔬菜水果,补充流失的水分。

4.长时间在室外高温作业的工人,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合理休息,可配备高温防护服等,同时可以喝一些淡盐水等,还可以选择含有钾离子、镁离子等的水或饮料。

中暑引起的发热,不能使用退烧药

“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中暑后,不建议使用退烧药物。”蔡卫东强调,中暑的发热机制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不同。当身体发生了感染、炎症等问题,人体的体温中枢就会收到信号,调高体温设定点,同时发出信号让身体增加产热,收缩皮肤血管减少散热,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拿空调遥控器把温度调高一样,是主动的,体温升高是身体免疫系统激活的标志之一。

但是中暑导致的发热,是因为高温产生的热量超出了人体的散热能力,体温被动地上升,超出人体的耐受极限而出现中暑症状,这种发热已经不能用自身调节来降温了。“退烧药的作用是通过下调体温中枢的设定点,通过身体发汗等来达到降温目的,中暑高热后服用退烧药,不仅不能达到退热的效果,反而会进一步加重水电解质丢失、肝肾损害。”蔡卫东说。

蔡卫东提醒,人们在出现轻度中暑的情况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情况,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进行补水,同时也可以用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等。

一旦出现有呼吸困难,体温高于38.5℃时等情况,应积极降温、补水等,且要尽快到医院就医。已经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蔡卫东建议,旁人可以先采取脱衣散热、冰敷降温等措施,以最快速度让患者体温下降到正常。

体温高达40度以上,患者会出现抽搐、晕厥、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避免耽误治疗。

文字:曹成飞 彭可明

责编:郭晓琼

校对:张鍪

编审:周东辉

编委:樊沃夫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