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评 >

“心安东安”他乡变故乡 三峡移民“养”出新生活

2023-06-12 15:03:53 来源:今日永州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黄海云 谢助民)“我的创业离不开党的移民好政策,是东安移民干部和乡村帮扶给了我创业的勇气、动力……”近日,在东安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的调研中,该县大庙口镇三峡移民杨志华兴奋的说。

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和大庙口镇在杨志华蛙田基地察看情况,为发展生态稻蛙产业田间问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9年,为照顾年老生病的父亲,杨志华放弃月薪9000多元的高薪返乡。

返乡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杨志华一边照顾父亲,一边考察寻找创业路子。

在当地政府和移民部门的帮助下,杨志华一边流转了12亩田地,一边去湖北省引进了优质的青蛙种苗,建起稻蛙共养基地,开启生态稻蛙共养创业。

由于不懂技术,幼蛙患上了腐皮、肠炎等多种疾病,死亡率偏高,造成第一次创业失败。

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领导和杨志华夫妻在蛙田交流。

在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的帮扶下,杨志华用中心支助的救助金从常德市补购了一批种苗回来,并深入钻研养殖技术,主动参加了全国黑斑蛙养殖交流会,掌握了一套稻蛙共养的专业技能,开始从门外汉逐渐成长为稻蛙养殖行家里手。不但挑起了养家的重担,还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带头人。

为带动其他移民户共同发展,做大做强生态稻蛙共养规模,杨志华在县镇村的帮助下,成立了茂宏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稻+N”专项攻关。稻就是生态水稻,“N”是依托水稻配套养殖青蛙、泥鳅、禾花鱼,田螺等,杨志华想通过创办生态立体农场,实现创业梦想。

小打小闹,难成气候。2021年下半年,杨志华又四处考察场地,扩大规模,在大庙口镇官田村流转田地30余亩,建设第二个共养基地。当年夏天,尽管东安遭受了百年罕见的旱灾,在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的帮扶下,及时给基地新建了引水、排水沟渠,杨志华的蛙场未受大的影响,他的青蛙长势状态良好,稻谷也喜获丰收。当年,稻蛙纯收入打了个翻新仗。

今年4月,一场大风将蛙田遮阳棚吹毁,县水利和库区移民事务中心了解后,指导杨志华重新更换了遮阳棚,预计今年蛙田稻谷和青蛙收成将取得较好的综合收益。

杨志华和妻子为稻蛙基地大棚覆盖遮阳纱网。

在创业中,杨志华日益感觉日久他乡变故乡,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在陌生的土地上“养”出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今年,还被大庙口镇党委培养成要求入党积极分子。

如今,杨志华家庭和睦,生态种养事业也风生水起。

在东安,很多像杨志华一样的三峡移民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三峡移民在迁入东安后成长为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市场经营主体或新型农民,并成为建设“心安东安”幸福家园的致富能手、创业带头人。

谈起下一步的发展,杨志华表示,随着稻蛙共养技术越来越成熟,种养经验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有各级的全力支持,“我计划采取‘数字+’模式、运用数字化手段,扩大规模,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把生态稻蛙共养产业打造成生态高效品牌农业,带动包括其他移民户在内的乡亲们走共同富裕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