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黄冈市蕲春县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载体,积极探索乡村“田间课堂”育才模式,让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破土而出”,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建立“订单模式”,做优“田间课堂”精准服务。持续放大乡村“田间课堂”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效应,创新乡村“田间课堂”对新型职业农民全过程服务机制。建立“四单模式”服务机制,即农民“点单”、专家“接单”、课堂“派单”、群众“评单”,让新型职业农民在田间地头就能“充电”学习。今年以来,该县建立乡村“田间课堂”30多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16人,对120余家农村示范合作社、示范农场开展开展“订单式”贴心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带去新思路、提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学用脱节”难题。
引导“专家下沉”,激发“田间课堂”培育活力。依托乡村“田间课堂”,引导专家人才下沉田间地头,打通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后一米”。不定期邀请中药材、农技专家人才下乡,走进乡村“田间课堂”开展“上门送技术”,并与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子”,面对面“把脉会诊”,开具良方,切实解决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中“疑难杂症”。同时,邀请本地“土专家”“田秀才”走进乡村“田间课堂”当导师,通过“导师帮带、手把手教”培训方法进行产业技术辅导,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先后培训高素质农民1345人,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678家、家庭农场798家,43余名乡村创新创业人才获得国家、省市荣誉。
坚持“以赛提技”,创新“田间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蕲春县重点农业产业特色,不断创新乡村“田间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各类农产品特点,制定农技特色比赛标准、内容及奖励办法,常态化开展水稻机插秧、蕲艾油菜人工种植收割、秋粮机收减损、茶叶采摘等特色劳动项目技能大赛,面对面、手把手地教给农民学、带着农民干,实现了由单一的集中课堂培训向“课堂+观摩+现场实训”的转变。今年来,先后举办农技特色比赛30余场次,8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理念、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来源:党员生活网
关键词: